他在2003年释读出【郑州二里岗商代牛肋刻辞】上的「乇」字,为「确定郑州商城作为商代第一都(乇都,即亳都)的地位增长了笔墨例证」:

2008年,他确认【春密县黄寨出土的二里头文化牛骨刻辞】为「甲骨笔墨」,「从而将甲骨文涌现的时期由商代早期前推至二里头文化」,同时,「将个中一字试读为『夏』 ,为二里头文化是夏文化的学术论断添加了笔墨例证。

以上书影截图引自澎湃新闻采访稿,【注1】。

说实话,我平时算比较多的关注这个领域的前沿研究动态,但是:

jsp的由来句斟字嚼发明夏朝甲骨文的夏字 CSS

第一,古笔墨学界便是那「十八罗汉」,彷佛从没有没听说过李维明这人。

第二,先不论其他问题,我怎么彷佛从没有听过「夏朝甲骨文上的『夏』 字」这个大创造。

(二)

我将李维明所说《「夏」字形探源》的小文章找到读了一下,说客气点是一种「一家之言」,说不客气一点是毫无说服力。
【注2】

1991-1993年,考古事情者在河南密县来集乡黄寨村落创造一处新石器时期的遗址,后来被称为【黄寨遗址】:

考古学家在【黄寨遗址】的「第二期早段文化遗存」中,创造了一块卜骨:

图引自,注3

骨头上面有两个用放大镜才能看清楚的眇小符号,李维明在他的论文《「夏」字形探源》中,说右边那个符号表示「夏族」的「夏」:

引自:注1

先不论【河南密县黄寨遗址】是不是历史上夏人活动的遗址,也不论这块骨上两个卜符号是不是笔墨,就算是「夏代笔墨」,将上图右边的一个符号释为「夏」,也错得离谱。

首先,他在论文中将甲骨文的「夏」字都搞错了,他将甲骨文的「夒」当成了「夏」。

甲骨文的「夏」从「日」从「页」,像「人在日下」,表示「景象酷热」,本义便是「炎熱夏日」:

引自,注4

古笔墨的「页」实在便是「人突出头部」,「页」的本义便是「头」:

《說文》:「頁,頭也。

甲骨文的「夏」跟「夒(猱)」是有点像,都有表示「人」形的符号,但不是「页」。
甲骨文「夏」的有「日」部,而「夔」没有,甲骨文「夏」的「日」部是到东周往后才逐渐省去。

「夔」的造字本义,根据《说文》的说法是一种「兽类」或「猴子」的象形,以是有表示「猴子尾巴」的笔划:

《說文》:「夒,貪獸也。
一曰母猴,似人。
从頁,巳、止、夊,其伯仲。

他把「夒」当作「夏」,认为「夏」有「目、手、止」等符号特色,进而认为甲骨文中有几个「手」从「目」的字都是「夏」。

而刚好【黄寨遗址】上的那个符号也是从「手」从「目」,以是,他就认为那个字是「夏」,下面是他的推理示意:

实在,他所列举的其余两个甲骨文也不是「夏」:

这两个字隶定如下:

于省吾师长西席编纂的《甲骨笔墨诂林》收录这两个字多种阐明,跟「夏」字八竿子都打不着,真的没必要操心去详细谈论。

我只引用过来,读者自己去阅读:

注5

(三)

李维明并没有受过古笔墨专业的学术演习,他的考释论文非常业余,从开始便是错的,我就搞不懂,他怎么就敢吹嘘说这个小破论文是:

「黄寨二里头文化牛骨刻辞为笔墨无疑,为证明夏代笔墨的存在,供应了新的考古学证据」。

笔墨是记录措辞的符号体系,这上面只有两个字,一个字还没有释读出来,他怎么就敢说这是「夏代的笔墨」?

一个好的「论证」须要「条件可靠」,「形式精确」。
「夏朝是否存在、夏代是否有笔墨,夏都地望何处」,目前都是有争议的事情,或者说众说纷纭,莫衷一是,并没有取得同等。

从澎湃新闻的采访稿中可以看出,他把这些有争议的不可靠东西当作「论证条件」,然后又用「结论」去是证明「条件」,全体便是一个「循环大论证」。
犹如:「上帝证明《圣经》句句真理」,「《圣经》证明上帝全知全能」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参考文献澎湃新闻(2019),《二里头发掘60年|李维明:二里头文化甲骨文推进夏文化探索》,from:https://m.thepaper.cn/yidian_promDetail.jsp?contid=4625563&from=yidian李维明(2011),《夏”字形探源》,《东方考古》2011年00期河南文物研究所(1993). 《河南密县黄寨遗址的发掘》. 中原考古(3), 1-10.刘钊等(2012),《新甲骨文編》(福开国平易近出版社),頁.行:339.7于省吾(2001),《甲骨笔墨詁林》(吉林大學出版社),册1,页558-55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