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金属镍在碳−氧键的催化断裂中的独特催化活性,以及其具有廉价和储量丰富的上风。近日,日本东京大学的Kyoko Nozaki课题组通过镍催化的“远程协同氧化加成”策略实现了sp3碳−氧键的选择性断裂,并成功将其运用于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降解,终极选择性地回收了双酚A(图1c)。该成果近日揭橥在J. Am. Chem. Soc.上,博士研究生廖宇萌为第一作者。
图1
作者首先合成了化合物1,并将其作为胺固化的环氧树脂的模型底物来优化反应条件。在稽核了不同的镍前体、配体以及气体氛围后,他们创造该反应并不须要额外的氢源,并且最佳反应条件为:在氮气氛围中,利用10 mol% Ni(cod)(dcype) 催化剂在200度条件下反应24小时,终极以90%产率得到了目标产物2(entry 13, 图2)。
图2
接着通过一系列的对照试验,作者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探究:首先,在标准条件下,芳基甲基醚3无法发生碳−氧键的断裂(图3a);其次,在氮气氛围中,化合物6能顺利发生反应,并以高产率得到了对应的酚2和酮7,该结果表明这是一个转移氢解反应,并且底物中的羟基和其α-氢作为反应的氢源(图3b)。终极,将化合物6的羟基甲基化(化合物8,图3c)或在其α-位连续引入一个甲基(化合物9,图3d)都使得反应无法进行,这些结果更进一步验证了上述假设。
图3
通过DFT打算,显示可能的反应过程为:零价镍首先与底物羟基的O−H键发生氧化加成(Int-1),进而通过β-氢肃清开释一分子氢气,并与苯环配位得到中间体Int-4。接着通过协同的氧化加成,Int-4发生碳−氧键断裂天生烯醇苯基镍中间体Int-5a,并且其进一步异构化得到更加稳定的中间体(Int-5c,图4a)。随后,另一分子底物参与配位并质子化烯醇负离子得到酮镍中间体Int-7。在酮解离后,通过氢气分子的帮忙发生中间体Int-8的质子化并得到终极产物酚(图4b)。
图4
此外,作者利用Ni(SIPr)(C6H6)合营物和化合物11进行当量稠浊,结果创造反应快速产生了化合物12,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可确定其为η3-烯醇苯氧基镍的构造(图5)。可以看出,合营物12与DFT打算中碳−氧键断裂后的稳定中间体Int-5c有着类似的布局,且天生12的反应在室温条件下仅需5分钟便能完成,这也符合DFT打算中由Int-4到TS-2仅有13.2 kcal/mol能垒的结论,进一步验证了DFT打算结果的合理性。
图5
因此,作者提出了该反应中镍催化的“远程氧化加成”的碳−氧键断裂机理,即镍在参与氧化加成的过程中并不与发生断裂的碳−氧键原子直接相连。作者也对“直接的氧化加成”过程进行了DFT打算(图6),结果显示,比较于“远程氧化加成”中13.2 kcal/mol的能垒,“直接氧化加成”则须要更高的能量(26.0 kcal/mol)。
图6
在得到最佳反应条件并探究可能反应机理的的根本上,作者利用4,4′-双二苯基膦甲烷(环己胺)和双酚 A 二缩水甘油醚合成了胺固化的双酚A型环氧树脂(图7a),并将其投入于该反应中。作者创造,在氢气氛围中,利用10 mol% Ni(cod)(dcype) 催化剂在N-甲基吡咯烷酮(NMP)溶剂中反应36小时,就能以66%分离产率成功回收双酚A(图7b)。
图7
总结
东京大学Kyoko Nozaki课题组宣布了镍催化的sp3碳−氧键的选择性氢解反应。该方法利用廉价的镍催化剂,就能够将β-羟基烷基芳基醚选择性地转化为相应的酚和酮。机理探究实验和DFT打算结果表明该反应是一个转移氢解反应,个中关键的碳−氧键断裂步骤是通过镍催化的“远程氧化加成”过程实现的。末了,作者还将这一方法运用于胺固化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降解,并成功回收了双酚A。该宣布不仅为镍催化碳−氧键的断裂贡献了新的机理,也为塑料降解和化学回收供应了新的思路。
Nickel-Catalyzed C(sp3)−O Hydrogenolysis via a Remote Concerted Oxidative Addi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to Degradation of a Bisphenol A-Based Epoxy Resin
Yumeng Liao, Kohei Takahashi, and Kyoko Nozaki
J. Am. Chem. Soc., 2023, DOI: 10.1021/jacs.3c09061
课题组主页:
http://park.itc.u-tokyo.ac.jp/nozakilab/indexE.html